煙霞三洞,是指石屋洞、水樂洞、煙霞洞,是杭州旅遊的黃金熱線,全在一條道上,87路公交車經過,喜歡騎自行車的,還可以從滿覺隴路開始,挑戰迂迴上山。
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,在翁家山村創辦「小先生制」,開中國「平民教育」之先河,村旁就是煙霞洞,國、共兩黨曾在此和談(1937),也因為胡適先生的「曾經擁有」(1923),煙霞洞現被譽為杭州的愛情聖地,九年來,目睹杭州市府屢修煙霞三洞,我深刻體會到:愛情的力量真偉大。
滿壁羅漢石屋洞
我對滿覺隴的桂花雨產生幻想,是看了琦君〈故鄉的桂花雨〉。抗戰時,杭州大批桂花樹被砍,而今想要以面承花,領略香風細細,去年才翻修完畢,位在下滿覺隴的石屋洞是個好地方。
石屋洞開鑿於後晉開運元年,主尊釋迦牟尼佛,左右並刻菩薩、天王、羅漢、飛天,洞高約5.6米,深約7.8米,寬約10米,左下邊有蘇軾等六人於熙寧六年同遊的刻字,字旁是一排排數不清的羅漢,每尊約手掌大。
雖然仰頭看久了脖子會痠,我還是常忍不住想鍛鍊頸椎,石屋洞的羅漢形態各異,逸趣橫生,比起靈隱寺「羅漢堂」裡的五百羅漢銅像,這裡的雕壁羅漢更顯眉目如畫,或許是因為小而巧,另有一種洞天福地的悠然。
文革時,石屋洞受到破壞,右手邊的滿壁羅漢是文革後補雕的,相較左邊,技法明顯遜色。兩壁羅漢旁邊各有山洞,左邊的深不可測,去年見五六位工人師傅進去探險,我不敢銜尾相隨,今年帶著小蔡壯膽,打著手電筒照路,終於看到洞的後面還有個「摛雲亭」,逛了多年石屋洞,這才知道什麼叫別有洞天,怪不得東坡等人也要刻字,以表「到此一遊」。
從石屋洞沿滿覺隴路步行約十分鐘可達水樂洞,沒有造像,只有摩崖石刻,近幾年才修繕完畢對外開放。洞口設有兩處石桌椅,牆壁上的題字,有「高山流水」、「幽谷流聲」、「清樂梵音」等,還有多篇小記,遍布光線所及之處,時間多為民國初年。
這個由石灰岩溶蝕而成的大山洞,讓百年前的人遊之不足必以為記,引人入勝的主因,除了深約六十米,就是三分之二仍在繼續「滴水穿石」,人工挖鑿隨時有崩塌的危險,要多少歲月才能形成現在的幽深啊!介紹牌說:用手摩石會有水聲。我逢人必問該處何在,至今無人知曉。
不論晴雨,進水樂洞欲窮其源,除了打手電筒,必需穿雨鞋雨衣,洞口是水聲轟隆,洞內四處是滴水聲,涉水時最好心無旁鶩。
最美造像煙霞洞
我看不懂北齊曹仲達的「曹衣出水」,也欣賞不了唐代吳道子的「吳帶當風」,但是看煙霞洞的羅漢造像,只想隨侍在側,羅漢不僅體積大,其逼肖真人的程度,似乎還能跟人「對話」。洞口有塊「煙霞此地多」的篆字碑,九年前是「完全」開放,後來有了鐵拉門,再後來有了保安,阻止遊客在洞內拍照,今年是圍封大整修,也不知何時再對外開放。
胡適先生在此養病期間,身邊有曹誠英陪伴,在日記中寫下:「三個月煙霞山月的神仙生活」,前後長眠於此的,有中國無政府主義先驅劉師復先生,創辦過《科學》雜誌的數學博士胡明復先生,化工博士朱昊飛先生,「煙霞三墓」的墓主均非杭州人,卻不約而同選擇煙霞洞作為最後歸宿,反映出此地絕佳的「地理」環境。
改革開放後,杭州多處寺院變茶室,煙霞洞旁也有個茶室,門口有「煙霞勝境」四字,從內部建築可看出原本是個寺院,多年來,我相當存疑的是:住寺院怎好談情說愛?今年終於有了答案。
在北宋以前,只有步遞、馬遞,之後才出現「急腳遞」,賺的都是辛苦錢,有一次由煙霞洞爬南高峰,在停車場附近,一位嘴上叼煙的「急腳遞」師傅,兩手提滿了麵條、豆腐、青菜,跟我同步上階。
我忍不住又開始雞婆:「送給上面那一家吧?因為反貪腐,杭州很多位在景區的會所都關了,這一家位置這麼隱密,還有生意?客人還都是吃素的?」
年輕人笑說:「有人就是喜歡這樣啊!」
會所前面有兩條路,地圖標記是煙霞洞的「後門」,我多次經過全不在意,當下才恍然大悟:左右兩邊都有路可通煙霞洞,胡適先生莫非就是在這裡當的「神仙」?
蔣介石給胡適先生的輓聯:「新博客來書局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,舊倫理中新思想的代表。」被公認很能概括胡適先生的一生,至於他的愛情,後人還在繼續評說。
翁家山裡小老師
煙霞洞旁博客來網路書局邊的翁家山村,是杭州最高的民居(海拔176),居民多姓翁,人口約九百,世代種茶、製茶,從房子的外觀,以及清明節前後的人滿為患,可看出西湖龍井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。
不論去龍井村還是爬南高峰,我跟村民問路時,聽到的都是同一句:「我們這裡路都通的。」翁家山村最吸引我的,是居民宅裡的茶香。
翁家山公交站旁有一面牆,牆雕的內容是陶行知先生在此地所創辦的「小先生制」,這項空前的普及教育,打破大人、小孩以及男、女之限,我看著牆上一則則小故事,忍不住熱情澎湃,特別是一張手拿「西湖兒童旅行團」旗子的舊照片,上面的十位小先生,活脫脫就是我的偶像。
當時的中國,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不識字,小先生教人識字,是真正的「有教無類」,親戚、弟妹、鄰居、長工……都是學生,五個口號中的第三個:「本村有一個不識字的人,便是我們的恥辱。」看著小先生們豪情萬丈的照片,與知行合一的日記,我當下告訴自己:不能再隨便說自己是讀書人!
八十多年前,雞犬相聞的翁家山村,望?對宇出入相友,現代人就算千萬買鄰,會學孟嘗君「袪衣請業」的,又有幾人?人情不遠,里仁為美,盼千年萬代後的翁家山村,依然如此。
(旺報)
AEC1679C99F7EF4C